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

强盛的马华就是党争的开始

强盛的马华就是党争的开始

(网络评论政治微观系列)《自由媒体》朱大为撰文

马华党争,是媒体人最熟悉的课题。一部马华创党史,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党争内斗大记载。

“团结就是力量”这首歌曲,好久没有响起了!就算唱起,马华党争行军号角的伴奏,何曾停息过?

五六十年代林苍佑等之乱首开先河、七十年代有曾永森一伙之役、八十年代有梁维泮陈群川之争(已故嘉化峇峇甚至当上代总会长)、八十年代末有李金狮三打三不打之暗战。九十年代末到今天,AB之争表面和平依然野火燎原,甚至因为利益关系衍生出CD队或派中派来!

大选一来,党争可获得一个潜伏滋长的温床。此时全党上下目标一致,忙着抢当候选人而明争暗斗,失望者愤愤不平或想扯后腿发泄怒气。有份上阵的当然以民为大确保中选,跟着挤破头也要入阁争取官职,最后在党选中大家决一真章、淘汰对手巩固地位。此时私欲利害浮现,有人担心地位不稳、有人野心勃勃想往上爬,人事矛盾便自然产生。属于两派(或是不仅两派)的领袖各自拉拢及整合支持力量,建立山头地盘随时准备决战反扑。这就是任何一场大规模党争的胚胎雏形,只是引爆的名堂或许会不一样而已。

搞党争,虽然是以华语华文进行,肯定不是为华教华校;搞党争,很多时会搬上民族大义华社尊严,也肯定与此毫无关系。争夺的是什么?是高高在上的党职位、是政府内的高官厚禄、是可以左右委任或决策的多数权力。可以想象,如果1969年流血政变后没有失去财政部长和工商部长的职位,马华党争的激烈程度,可能超过近代波澜壮阔的两次党争(梁陈恶斗和AB之役)加起来的总和。

换句话说,党争,就是两派(可能有派中派)利益集团之间的大决斗、大摊牌、大较量,确保自己的前进之路顺畅无阻。总之党争一结束(也可能从没真正完结),赢的一队弄个元气大伤,输的一方修心养息或从此退出政坛。双方都得需要长期的休息充电,更遑论有多余的精力为华社办事了。此时期待的是党的另一次壮大,让党争历史从头到尾重演一回!

历史如镜:

1982年大选,李三春挟着给马华一个机会的声威狂胜,过后又闪电下台。两年后即爆出惊天动地的梁陈宫廷内斗,余波荡漾到八十年代末。

1986年大选,经济大萧条影响下马华表现退步。华资合作社冻结、茅草行动、巫统被判非法等大事件,疲弱的马华此时情愿做个旁观者。后来李金狮试图篡位,因为优柔寡断而失败告终无法掀起党争。

1990大选年两线制效应发酵,马华再失去部分江山焉知非福,换来党内至少9年的太平盛世。

1995年大选马华收复失地,党争条件逐渐成熟而蠢蠢欲动。因此在1999年以扫荡性姿态大捷后,林良实部署下台换班,而急不及待的AB跨世纪大战就全线开打。

2000年开始,华团诉求变输球,马华无能为力,因为此时两派正忙着争夺党争主动权,所有的遮羞布都被取下。2001年528事件,马华胆敢忤逆华社意愿强行收购南洋报业。

2004年大选新首相旋风助威下,马华战绩辉煌。党选后党内各系各派大洗牌,表面上风平浪静偃旗息鼓。也是此时期,国家种种负面新闻数和量都达到巅峰。

2008年大选,色情光碟事件提早拜年,而马华正在等待华社给予的另一次信任讯息。

马华的党组织庞大,大规模党争绝不会无端产生,过程必须符合三个条件:

1.)马华在普选中取下大部分国州议席并获得华社的明确委托。(没有后顾之忧了,华社的支持被诠释为默许党争的进行!)

2.)国州官职分配之后。(永远都不够分和多数不满意!)

3.)总会长职位更迭交替的时候。(总会长换人意味下面众多委任职位,例如州联委会阵容的变动,3届9年限任制很可能提早引爆党争!)

1984年爆发的梁陈大恶斗、以及1999年后酝酿的AB队大对峙,都是吻合上述要求的党内大规模政治抗争运动。以此类推,2008年全国大选,只要闯过第一关(横扫华人区获得通行证),第二条件跟着成立(国州内阁和其他官职分配敲定制造利益冲突),最后有野心当党魁的都会站出来造势拉票(因总会长只剩下一届任期必须准备交棒),第三次的大规模党争将会在今年大选之后举行的党选中全面展开!

有辩士会问,其他华基政党如民政或行动党也是有内斗嘛。我答:马华党争的确与众不同,别的政党充其量不过乃人事纠纷排斥异己风波,风波停止党的基本结构完好无损。而马华的就不一样,规模之广消耗党资源之大,都是达到令人咋舌的地步。不仅如此,党争过程中还要劳动巫统强人来斡旋调解,很多时候还闹上法庭申请庭令或反庭令什么的,大家一起来陪伴党争双方蒙羞罢了。

马华代表华人?

可以如此来比拟:两次大党争中,华社给予马华一百巴仙的政治支持力量,其中八十巴仙可能就用在内耗方面。所以党争爆发后,华社权益如江河日下,内部原因永远不能推御责任。整个情况如破一个洞就补一个洞、破个大洞就表面扫层洋灰掩盖,50年过去了,华社政经文教每一方面,还是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千疮百孔!!!这就是两次党争带来的恶果。

就拿剩下的廿巴仙政治力量当成筹码,跟巫统谈判争取华社的基本权利,难怪也就声音气若游丝,顶多领到一桶灰水白漆,继续修补保养和粉饰场面的工作而已!所以“内部制衡”是否属于万灵丹?或是属于马华一派制衡另一派的旗号?大家都心知肚明。

记得,马华党争跟党选不同,是党上下全线认真开打的,从支会、区会、州级、中央及各个臂膀如马青和妇女组等,壁垒分明各有山头,从报章发文告、拉布条、召开大小会议表态等等花样百出。有当权派必有挑战派出现,因为双方旗鼓相当,政治斗争常期保温热闹非常。

不仅如此,当权派或挑战派通常都要标榜自己师出有名,不惜造势耗费办个千人宴呛声挺谁大会什么的,这样一来,又把无辜的民众和华团牵涉进去,到时拿出施压法宝如“民间表态””人民要求”等等堂皇理由,劳民伤财下也耗掉大伙儿半条老命!与此同时,党争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,华社的一般立场或利益都得让路给党争的双方,例如2001年的528收购事件上,就成了AB两队的交火线,可怜华社的民意取向并非马华当权派的首要考虑。

党争的残酷无情

对种族极端分子、民族罪人、大小拿破仑、党外不同政见者等等,可以包容、妥协、协商、大局为重、甚至躬身道歉赔不是,给他机会一个又一个!

相反的,党争非常时期,为打击党内同志敌人,各种手段各种管道派上用场,斗臭斗垮、斗到对方身败名裂、化作一摊血水永不超生!

人民看在眼里,痛在心里。当局的双方可曾想到,身为政府代表,治理国家搞好经济、拼好治安、发展华校等等要务,不是属当务之急吗?不是大选前才来做,而且只干一些表面功夫而已!

马华候选人在绝大多数选区上阵,有牢不可破的邮寄选票和基本铁票作后盾。只要获得小部分的华人选票,就等于是一个强烈的讯息,也是从中协助让马华变得强大。

风水轮流转,莫要忘记十年一度(下次是2010年)的选区划分之后,那时华人区恐怕一个不存,也不由华人选票来决定马华的强盛。党争这个噩梦,难道将会无休止的延续下去吗?

最后一次华人选票决定

回到现在,第12届大选近在眼前,各种小恩小惠、花巧诺言漫天飞的迷思时期,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让华人社会决定马华是否强大,强大了以后重演新版鬼哭神号的党争!

两次大党争没有丝毫廉耻观念的马华,老调重弹向华人社会要票,

可以,请先回应华人社会的大问号:

马华如何确保没有下一次的大党争?华人不想再度背上“以华制华”(就是以手中的选票批准马华通过党争制服党内的对头人!)的滔天大罪!

而且,过去两次惊天地泣鬼神丧权辱族的大党争,马华有为此向华社鞠躬道歉吗?

不然,华人选票就应该鼎力帮助马华,避开另一次党争浩劫!因为,

一个强盛的马华,就是大型强力党争的开始,历史已经清楚准确佐证至少两次!

还想有第三次吗?

(31/01/2008)

后记:完稿时候,在书局发现马华现任总会长的著作《华人社会和多元族群政治》里头,有约一页的段落提到党争的议题。总会长说他“参考很多政治改革书籍”得出避免党争的心得,例如推介3届9年限任制、贯彻及实现(我看来是乌托邦式)的 “堂堂正正做人,清清白白做官,踏踏实实做事”的崇高理念等等。

可以发觉到,他把党争的起因归咎于马华权力制度的不完善,因此主要方针为制度化党职的任期。这只能治标不治本忽略人为因素罢了,转了一个弯还能够迎来朋党代理人之战。一言以蔽之,恋栈权力者视政治利益永远存在,自己占有的不容许别人分享,要不然也要通过一手安排的代理人把持。如此不懂得时间一到就得走下台放下一切的艺术,这才是马华最大的悲哀。

与此同时,一般人性的弱点-贪婪以自我为中心,也是另一个高低层权力斗争的根源。马华是一个依靠“争取"利益而存在的政党,因此不免犯上“好勇狠斗”的性格,当这种性格缺乏“民族傲骨”的支持下,便会变成灾难性的内斗厮杀,而不是进行考验政治智慧的外部谈商了。

我说的很简单,谈马华就忘不了党争,谈党争就该记起历史。

回看历史,历史是会说话的。




0 則留言:

張貼留言

各位鄉親,
因為您的電腦不穩定、網絡也不大穩定、伺服器不懂穩不穩定,所以建議您寫了長篇大論之後,先copy & paste在您的Notepad中,才按下「張貼意見」。因本站珍惜您的意見才有此忠告。皆因事有前例,友人長篇大論欲「泼」之時,電腦死機(俗稱「腦死」),他「幹」個不休。來電訴苦,我只聽到粗話,沒聽到留言內容。老夫子說:「真耐人尋味!」

 
版權所有 2013 天馬行空 + 妙想天開. Powered by Blogger Blogger Templates create by Deluxe Templates. WP by Masterpl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