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

瓊瑤是被internet淘汰的

  最近這幾個年頭,我們很常在報章、雜誌,看見「著名激勵講師」、「XXX老師」、「知名評論人」,可是那些名字你聽都沒聽過,報社也那麼隨便就加上「著名」二字,還有甚麼星座、算命、走江湖的也叫「老師」,有一些連最基本的禮儀都不會的,竟然在電視前告訴大家:「我是XXX老師」。天啊!有人會自己叫自已老師的嗎?(有多少斤両,大家有目共睹)。如果是林梧桐還在,豈不是要叫自己賭神。

  像瓊瑤這種人物,才叫「著名」嘛!即使不讀他的書,也知道他寫愛情小說。像倪匡,即使不看他的書,也知道他寫科幻小說,或如馬拉多納、老虎渥兹等等。

  很多年前,我一個表妹把瓊瑤所有作品列在紙上,讀過書名旁邊打個勾。她的目標很清楚,是要一一的讀完瓊瑤的小說,就像我看完金庸全集一樣。


  前幾天與同時午餐時聊天,才知道原來著名愛情小說作家瓊瑤已經收山,不再寫小說,也不拍她的小說電視劇了。同事說可能是時代不同了,以前拍拖還要林青霞在校園慢步、要走海邊、要秦漢騎腳踏車。這種事不符合現代人的生活了,有點古老了。

  嗯!我想想確實如此。這年頭腳踏車已不是交通工具了,它只出現在健身房和旅遊勝地出租給大家。在校園漫步、走沙灘也有點太慢節奏了,現在都開車不然搭地鐵。要瓊瑤寫現代人的愛情,可能她也寫不來了,不同的年代生活差異過大。何況她也老了,不必再想發達的事。

  現代的愛情!嗯。。。是上網聊天,聊幾天就約上pub或disco,然後上床。就這麼一行字,我寫了出來。所以很大程度上,瓊瑤是被網際網絡打敗的。



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

是誰在侮辱詠春?

  最近有一齣電影,叫《葉問》,它的英文名字很廣東風格,叫「ip man」,搞到許多從事電腦工作的人士一看到,以為是有ip address(網址)的man,再留意看看,不是科幻片而是甄子丹演的,才知是廣東讀音。

  昨天翻星洲日報娛樂版,無意中發現這則新聞,讀起來莫名其妙。說武打演員吳京說不認識葉問是誰,觸怒了詠春派九大門人。

詠春派為了讓吳京及大眾更加瞭解詠春拳,提議舉辦一次慈善友誼擂台比賽,由吳京挑選詠春弟子其中一位(杜宇航或李美慧)在擂台上作一場3回合比賽。

這裡「讓吳京更加瞭解詠春」是指先打他一頓吧!

  不認識葉問就是對詠春派不敬嗎?其實詠春派是不是更應該自我檢討,為甚麼天底下那麼多人不認識葉問。簡單說是他們自己宣傳得不好嘛!沒有這套電影,我也不知道誰是葉問啊!難不成詠春派要走上街頭,每個人抓來問,誰不認識葉問的就把他打成豬頭餅。

  再說,如果你出去外國,有人說不認識馬來西亞的睡神,你就說他對我國不敬嗎?不合理嘛!如果有人不認識中國孫中山,中國人就請他喝三聚氰胺牛奶?如果有人不認識美國林肯,就用B52轟炸機待候?這只能證明你自已野蠻罷了。

  還有,即使是相同行業,在那個行業裡找吃的人那麼多,誰敢擔保你都能把前輩認識完。難道搞政治的人都必須認識中國有個李斯?搞電腦的都要認識二極管的發明人?難道不認識愛廸生就不可以用電燈炮,不認識萊特就不準搭飛機?不可能吧!

  要推廣詠春,那九大門派是不是也要合乎邏輯一點,如果一個人一時衝動還情有可原,但是九個人集體想要打人,就有點...(不是台灣立法院吧!)

  不過這個年頭,宣傳無所不在,方式千奇百怪,會不會又是一場戲。

  其它的相關新聞:詠春派轟吳京侮辱宗師葉問
  (無意中又發現這則新聞註明:(星島日報報道),星洲日報幾乎一模一樣,可是沒有任何註明)



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

一個「罷」字戳穿我們的「精通三語」

  最近發現,原來一直自詡精通三語的馬來西亞華人,被一個「罷」字搞定。

  原文:「獨立新聞在線-我們能罷甚麼海?


若不是曾与渔民接触,知道他们使用“出海”代替“捕鱼”,还真搞不清楚“罢海”为何物,我们能罢什么海?

字典里可能会列出“罢免”、“罢黜”、“罢工”、“罢教”、“罢课”。“罢”字,有停止、暂停的意思,渔民最初的意思是停止出海,所以被停止的动作放在“罢”字后面,那么充其量也该是罢“出”,但出什么呢?

因此,最准确的其中一个用法,理应为“罢捕”,清楚明了如罢工,从来不会有人说工人“罢厂”;纵使有“罢市”一词,但是“市”之于海,前者的功能非常清楚,就是一个买卖、交易的场所。

“罢海”是指停止去海上游泳,还是停止去海里潜水呢?还是说,原来海洋只有渔民捕鱼一项功能?那么海上钻油台的公司抗议政府抽税过重,停止采油,可不可以也用罢海?因为他们的作业也在海上啊!反过来说,在内陆湖泊河川捕鱼的渔民停止捕鱼,是否该称为“罢湖”、“罢河”?


  在另外一個部落格的文章發現,原來除了寫有問題,讀也有出問題。

他们把自身的抗议成为罢海,在第五台(爱FM)的节目中,我听见新闻播报员把罢海念成“摆”海。


  雖然我是沒聽到這則新聞,不過我以前聽過好幾則都出過狀況,像奧運聖火傳到甘蕭省(嚴肅的肅字都不會讀?或是沒有地理常識,只看稿念,念太快念錯),大毒梟被讀成大毒鳥?還有一個DJ竟然查了字典就告訴大家柏楊(剛去世不久)應該要怎麼唸,但是他沒有去留意中港台甚至全世界的華人是怎麼唸。連DJ都這種樣子,新村裡的阿叔阿嫂的中文造詣更不必說了。

  當然,接受六年的小學中文,就只能是這樣子,也是沒法子的。所以報紙媒體更加要起著教育的作用,可是報紙的體育版經常是足球比賽「五五波」?!(港式中文?)

  總之,我們以後不可以再囂張,說甚麼我們精通三語,「青」字改成「且」字,我們只能說我們「粗通三語」。


  題外話:朋友告訴我說,據說有幾個中國人聽了新聞,以為大毒鳥是因為那隻鳥很毒,就問我朋友為甚麼需要動用到警察來抓鳥?

  其它閱讀:
  為什麼你不必寫好中文-陶傑
  比見鬼更恐怖! 校長中文水平何其差勁!(是香港的,還好不是馬來西亞)



另一種生活方式

  生活是一種方式,也是一種選擇。每個人的想法不同,但是我們上學時,被教育得很相同,大家就是要「做有用的人」,「做勤勞的人」。

  可是現實中有人想要變得很有錢,也有人想要很清閒。「清閒」對許多人現代人來說,是等同與「廢物」、「不長進」。但是很多人想要提早發達、提早退休,難道不就是為了提早達到「清閒」的階段。

  所以就有人連夜趕科場,有人辭官歸故里。但是小學生不能向老師說,我以後只想要捕漁,所以考試不及格不要緊,因為這年頭玩玩手機、電腦也是休閒活動,連畫面的基本英文都看不懂,發一則短訊都成問題。

  「正常人」眼中,閒著躺在家裡也絕對不被認同的,必須去上班、去打拚、去賺很多錢,賺到沒有時間睡覺,然後大病送命。

  網絡的年代資訊發達,讓我們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。大前研一的《OFF學》和《M型社會》就教日本年輕人如何買便宜一點的房子住郊區,如何省下買名車的費用,提升自己的生活素質,如何以最低成本教育小孩。

  下面這個本書是談台灣在大都市工作的人士,放棄高薪到鄉區過好山好水,好空氣無噪音生活的故事。

民宿.夢想.家
民宿.夢想.家

  這個問題我也是想過的,朋友之前也問過我以後要隱居會選哪個地方?現在網絡的年代,可以上網做很多事情了,不必一定要住大都市。且而住新村裡讓小孩上小學,不怕報名報不到,每天走路就可以到學校。等公共假期,大城市空洞無人,我就可以帶家人進去逛逛,平時他們在城裡塞,我就在郊區逍遙。

  好像不錯的想法,嗯!要計劃計劃


  其它閱讀:
  省錢過好日子
  我的私房地图: 憩园桑林



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

死不去反而活了起來

  不好意思,食言了。(見前文:「親手殺死關於電腦」)



  參觀:關於電腦



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

如果我們的老大被人丢鞋子

  其實政客被丢鞋子,屢見不鮮。昨天的新聞美國即將卸任的布什總統突訪伊拉克,在記者會被人丢鞋子,大家引為笑話,我說我們的三美大叔也被丢過,不過水準低了一級,是拖鞋。這也是為甚麼他會輸,會在家裡反省,因為他的族群在他的領導下只有「拖鞋」。



  其實我想說的是領導人的個人健康問題,我看到的是布什閃鞋的反應動作。布什酷愛山地腳踏車,也是出了名長跑的愛好者,而且他的跑步速度是相當快的。去到哪裡跑到哪裡,據稱他的空軍一號裡也有跑步機。



  俄羅斯總統普汀,不必說了,KGB特務出身,天天游泳,柔道黑帶高手(六段?),前陣子還射死老虎救了人。

  
  台灣馬英九,海峽對面的老李,都是跑步愛好者。其實我不是說選人要選有跑步的,因為有些人跑步的模樣,看起來還是怪怪的,像翁詩傑今年競選總會長的youtube短片裡,跑步的模樣就看起來不自然,又說不出怪在那裡。(可能是要配合鏡頭吧!)

  我只想說,領袖要身體健康,頭腦清醒,做事才有效率和決心。如果領袖無時無刻,隨時隨地在打瞌睡,那麼他的身體實在不應該出來拋頭露面,是比較適合留在家裡調養的。所以選民選領袖,也要看看他們的身體狀況,不然每次選了又補選,浪費選民的時間和精神,還有國家的金錢。(不過有時候補選是城市發展的最佳捷徑,指溝渠上報紙十年比不上議員死一次,難不成我們的議員對社會最大的貢獻,就是「死給大家看」?)


  你想想如果那隻鞋子是丢在我們老大或三美臉上,會不中嗎?當然,我並沒有叫你去做試驗。也千萬別亂試,這裡是馬來西亞。(丢中了也不必向我報告,我看報紙會知道的!)

  拋物線丢鞋教學示範:李敖大師




最近的巴生人熱門話題

  自從巴生在動工建新天橋,南北兩區的居民快有老死不相往來之勢,沒有重要事是不會有人想要「過港」。

  行人天橋拆了之後,The Store百貨公司必也大受打擊,對面巴士站的人潮已經不容易過來。最近100號交通圈的天橋原本兩道變一道,一道再關掉之後,是巴生人的噩夢。

  巴生地方政府的城市規劃能力,可見一般,必須到了「忍無可忍」他才肯升級,這時的場面就是今天的局面。加上以前的建設,也不知道有沒有按章行事。這次的建設打椿工程,就兩次打破地底大水管,可見不是水管亂埋就是椿亂打。


  在這種大堵車的局面,人當然也在車裡很堵,上下班人士最可憐。所以最近巴人生在咖啡店的話題,就是

  「某某時段,你可以走皇宮路」
  「你可以走共和小學裡面的bukit kuda,再繞出來」
  「你可以走...路,再轉...路」

  這就是巴生人現在的「專業知識」,大家也學會了不少新路。

  但是新路線的發現,許多人也不太想分享的,因為一分享,那裡的車量就會增加了。到時你必須再去發現新路,可是馬路是有限的。



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

雖然慢一步,但他們來了

  馬華在308大敗之後,現在連大小二黄也無人問津。經過黨選之後,加上「有很多人說」敗因是部落格,所以他們很快就來了,一時之間來了很多部落格,以證明他們不弱於別人的格。

  怎麼說這也是好事,有競爭才有進步,至少也讓我們知道他們不是只有吃吃喝喝跟打羽毛球而己。民聯的代表們也要加油了,不可放鬆。


  不過不管如何,2012還是要投民聯,為甚麼呢?原因很簡單,國陣淪陷,政權輪替。

  為甚麼一定要輪替呢?反正民聯也不見是都是好人。嗯。。。

  是這樣子的,我常說的,我們肉眼能看到的國陣的成績單,像行政效率、地方路況、河道、交通、治安、經濟,基本上都是不及格的(不是59分,而是5.9分那種水平)。在民聯執政了之後,發現了更多的部門內部實在有如癌症末期,自稱先進州的前雪州大奸巨基.動搖敗選時一副哭喪的鳥樣,還要趕著回辦公室去燒文件,實屬先進州之今古奇觀。(最近雪州蘇丹還說本州許多水患問題十多年來從未解決,不懂基.動搖先生有沒有聽到)

  那麼你想一想,那些你從來不曾聽他們報告成績單的部門呢?尤其像國防部這種從來沒有人知道它是不是還活著的部門。

  如果,假設,譬如,或許,幻想,有一天我們與鄰國老李和小李大眼瞪小眼,你看我不爽,我看你不爽,大家就要動手打一場。那麼,你猜想我們的坦克車有幾輛是開得動,發得出炮彈?有幾架戰機是飛得動?有幾艘船能向戰場挺进?

  連我們的兩任首相都說過的,我國是「一流的建設,三流的管理」。

  按此推理,我們的兵工廠會不會是「一流的消費,三流的管理,九流的維護」?

  不是說我用中文就不愛國,不愛國我也不寫這篇,但是我們對國陣政府有多少斤両認識甚深,才會覺得有必要政黨輪替,讓別人到國防部、內政部、財政部去,看一看,搜一搜。

  從C4炸藥可以carry on demand就知道,要我相信他們有「管理」,實屬「打死我也不信」。

  所以我跟朋友說,如果要我當兵,我一定要選陸軍。空軍開飛機像Tom Cruise在Top Gun裡是很帥,不過我不想飛到一半聽到有生綉的螺絲掉在腳下。雖然當海軍在戰艦或潜艇也可以像Under Siege裡的Steven Seagal那麼有型,但是我怕潜艇一啟動下沉,就直接沉到海底了。我不是不相信自己,而是我很瞭解何謂「一流的吹牛,malaysia boleh,九流的維護,ia memang ini macam」。所以惟有選擇當陸軍,步兵最好,至少腳踏實地,我怕關在坦克裡,別人的車速是100KM/h,我的是30KM/h,而且炮管還是塞住的。

  那麼你要說我不愛國,長他們之氣滅自己威風。其實威風我們可以自己喊的,我們交戰前先喊一百聲Malaysia Boleh就會氣勢如虹了。

  那麼你又要說我是亂吹,我們不至於那麼差的,我們「經常性出手濶綽」買一大堆軍備的,都去了哪裡?

  這點我不懷疑,基本上每年國慶日看到的那幾隻,就是了。其它的我不敢說,但是如果部門有病,相信部門內的任何事務也不會健康到哪裡。

  每當我想到民聯可以進入不同的部門,去走走看看,摸摸逛逛,我就知道,

  2012,投民聯,抄國陣的老巢,大戲上演了。

  至於上面的網站,等民聯執行後做得不好,我會給馬華機會的。

  目前來說,不是不給馬華機會,而是這場戲,應該會比「珠光寶氣」更有看頭。

  政權輪替是甚麼?就是大掃除...雖然政權輪替慢了一步,就像馬華的部落格一樣,但它是會來的。



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

我們都是靠欺騙混日子的






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

請客也有藝術?

  工作以外,生活上很多時候也需要懂一點藝術,我忘了誰說過,藝術就是要懂得在哪裡「停止」,不要太超過了(最近很流行這句話)。

  譬如說幾個朋友一起出外吃飯,每次要AA制有時也不太好,事後要加減乘除,對於心算退化的現代人也有點麻煩。所以懂得箇中道理(潜規則)的人會自動自發,這次我來,下次你來。如此你來我往,大家懂得遊戲規則,將來就能一直吃下去。如果想佔便宜,將來也不會有太多機會,別人也不是傻仔。這是不必言明,但大家又心知肚明的,真誠待人當然是真的,但也不能讓固定一二人長期吃悶虧,這是大家聚餐的付錢藝術。

  上星期吃肉骨茶遇到退休十多年的小學老校長,跟他聊了幾句。然後我在想,身為校長還真不容易,出來吃一個早餐也不能穿得像我那麼隨便。後來我替他付錢,老闆說要通知一下校長,我說不必通報。然後推理應該很多人都會主動請校長吃飯,穿得衣冠正齊出來,也沒有壞處,何況幾十年來他必定也習以為常。

  幾天後我停車在那家肉骨茶店外,望見老校長又在相同的地方,我假裝沒看見選擇別間茶餐室,不想被他看見,免得他要請回我。

  前見天又遇見舅公舅婆,他們沒見到我就在另外一桌坐了下來。因為跟我熟絡,我吃完後也付了他們的錢,再和他們聊幾句。因為他們這些人是長輩,也沒有了經濟能力,我們年輕人還在「賺吃」(福建話,廣東話是「搵食」),所以出點小錢無所謂。

  不過請客遇上麻煩也是有的,我有一次遇上前鄰居父婦,就替他們付款。後來剛好他們又遇見我,替我付款以示禮尚往來。如果事情這樣子結束,那就好了。但事情不是這樣,後來再有一次他們又請回我,我想這次慘了,我們要何時了?

  當我某日再見到他們時,我不得不選擇別家餐廳,以避開我回請他們,因為我還欠他們一次。不是沒錢,而是想避開這個無盡的旋渦。

  今早上班前下著雨,空氣很好,我在一間無人的咖啡店喝咖啡,一面讀著昨天看了半本的《綠光往事》(作者詹宏志),然後我的前鄰居來了,我假裝沒看見他認真地閱讀。我閱讀的心情沒了,趕緊付了自己的錢,假裝離開時才看見他們打了個招乎。

  請客是一來一往,意思意思就夠了,無止盡的下去,我不想要。



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

翻譯大師讓你翻下地
















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

記錄留待明天才破

  過去十多年來,我沒設目標斷斷續續的跑步,有時沒有意志加上工作忙碌,就只剩星期六日才能去草場動一動。以前朋友說要去參加鐵人三項,要這樣那樣始終是說說而己,還是老樣。

  最近幾年來,可能看見周圍有太多人得了各種怪病,開始擔心自己將來痛不欲生的樣子。最近下起決心,是因為個人健康有明顯變差的跡像,夜晚看書翻沒兩頁眼皮已不受控制,工作時間到下午三點就昏沉欲睡,解決小問題時常然沒問題,想要思考更大的問題就力不從心了。所以想從跑步讓身體更健康,從中鍛練意志力,就開始天天下班跑步。

  最近三個月恢復,圈數開始從三圈拉到昨天的八圈,是目前自己的最高記錄,操場是很大,有人說一圈是八百米,有個說是一公里,也有人說是一點二五,我用谷歌地圖圈了一圈,它告訴我說是一公里。


  昨天下了整天的雨,傍晚時空氣好,我跑了六圈後已打平本身今年最高記錄,然後就想跑多兩圈,因為是假期,天色還早,不必像工作時那麼忽忙。

  跑著跑著,我在想,要破記錄哪有那麼容易,如果不把六圈加多兩圈,明天過後再來,一切又必須從零開始了。

  又跑著跑著,我又想,今年北京奧運一百米的牙買加男飛人(Usain Bolt 9.69秒)據說還可以跑得更快,只是他衝線時放緩了。跑步的好處就是可以想很多東西,我在想他這樣子做是正確的選擇嗎?

  當然他是專業運動員,我不是。可是他是想留給自己再破記錄嗎?這樣好像很冒險,一是沒有人知道明天會發生甚麼事,萬一發生車禍呢?二是自己將來的狀態能比當時更好嗎?三是萬一下屆奧運倫敦被恐怖襲擊停辦呢?再萬一自己吃錯東西被判吃禁藥終身禁賽呢?可能性千千萬萬,或像劉翔那樣受傷等等,人生無常嘛!

  如果能把自己的記錄一次拉得更高,就算自己再也破不到,將來如果能讓記錄保持十多廿年,也是另一項記錄。何不趁最佳狀態時試探高峰?可能他們專業人物的想法跟我們市井小民確實有一段距離,而且每個行業都有它的潛規則。

  跑了八圈,我在想,要不要跑十圈呢?加多兩圈而已!怎麼也好過將來要從頭來過。猶豫的時候,小兩滴又來了,我找到了「留給下一次」的籍口。

  跑步的好處是不少的,這篇文章就是跑出來的。



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

與詹宏志面對面-網海餘生六講

  這是六堂詹宏志的付費課程錄影,搞電腦網絡者或想瞭解未來趨勢者可以一看。

  每堂課約兩小時,你要先去下載,趁著公共假期,上上課充實一下。


  內容有:
  一)網絡力量再思考 (262MB)
  二)Web 2.0與Web 3.0 (266MB)
  三)網絡微型創業 (272MB)
  四)部落格風雲 (275MB)
  五)影音內容的未來 (117MB)
  六)電子商務的下一步 (253MB)

  下載後,可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。



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

最後的演講(Randy Pausch Last Lecture)


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,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。
~蘭迪.鮑許

很多人躊躇在人生的十字路上總是會問自己:「我幸運嗎?」,《最後的演講》這本書道出人生什麼是無奈、什麼是遺憾、在你人生中最需要的是什麼。
作者蘭迪.鮑許是一位熱情、風趣的大學教授,除了認真在學校教學事務上,還擁有一個幸福又快樂的家庭,只是幸福與快樂竟在一天之內變成人生中的無奈,因為上帝狠狠對他開了一個玩笑---蘭迪得了胰臟癌。
可是,蘭迪並沒有放棄生命中存在的正面價值態度,反而勇敢、開朗去面對死亡,讓自己生命不要有遺憾。

全場歡笑喝采聲不斷,忘了這是即將告別人世的人,最後一場的演講。
蘭迪.鮑許在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──胰臟癌。隔年2007年8月,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轉移,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生命。9月,蘭迪教授應學校之邀發表了一場演說,這場演說讓現場400個人笑聲不斷,也讓不少人流下淚來,後來網路大量流傳,在全球各地引發了熱烈的討論。

這場充滿幽默、啟發性及智慧的演講廣獲迴響,之後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傑弗利採訪了蘭迪教授53次,寫成了這本精采豐富又讓人動容的《最後的演講》。蘭迪教授所傳達的訊息之所以如此撼動人心,是因為他以誠懇、幽默的態度去分享他獨特的經驗。他談的不是死亡,而是人生中的重要議題,包括克服障礙、實現兒時夢想、幫助別人實現夢想、把握每一個時刻…… 這本書不僅是獻給天下所有的學生、教師、父母以及擁有夢想的人,其實也是蘭迪教授打算在未來20年要教給三個年幼孩子的事情。



相關資料:
最後的演講官方網站
維基百科:蘭迪.鮑許



手機刮刮樂

  刮刮樂的問題,在馬來西亞鬧了很多年,不過每年還是有很多人出來刮人,也有很多人被刮。

  有一次,有刮人者來我家,叫我刮獎,他說全國只有二十張,然後我見他手握著五六張,以馬來西亞十四個州的比例來說,雪蘭莪州應該只能有一兩張,簡單的算術我還是會的,而且他的同伴手上也拿著幾張在隔壁家姜太公釣魚。

  我也沒有去揭穿他,只告訴他說把幸運的機會留給別人,我不想刮。他以演員的生動表情,大惑不解的問,一定中獎的為甚麼不刮,不會有任何損失的。我那天可能有菩薩心腸,牙齒沒有很尖嘴巴沒有很利,就關門打發他,他就再往其他家去找他的「幸運兒」。

  是啊!中獎有甚麼大不了,老子就是不想刮,你能怎樣。全部跟你刮完,再把票根丢進垃圾弄你又能怎樣。中獎而已嘛!如果是中首相這個職位我就考慮刮一刮。

  兩三天後,報紙出新聞,我家附近有三五戶人家中招,報紙上中刮人士一副讓人同情的模樣,小學老師不是說過: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。做人還是踏實一點。

  這種社會問題,多年來從不間斷,這種公司,也除之不盡,原因是「有市場啊!」

  最近幾年,坊間出現了變種的刮刮樂,而且通常是名門正派搞出來,配合以高科技做掩飾,吃錢無數,卻沒有引起民間反感。

  手機發簡訊,以高於平時的簡訊收費十幾二幾倍,然後辦一大堆的抽獎活動。要不然就是電視的票選活動,而且可以重複投票多次,然後吸乾用戶的錢。雖說是周瑜打黄盖,一個願打一個願挨。但是活動本身其實已賭博性質,與買大馬彩無異了。

  既然在國內是不批任何賭博執照的,但卻對這些公司的活動視而不見,足見我國政府的行政效率散漫。好奇的是本地的政治人物,要禁回教徒練瑜伽、禁回教徒抽煙、遲早可能要禁可口可樂(因為對身體有害,我禁止是為你好!),就是沒有人留這到這類電子賭博?難道他們不懂高科技?不會吧!手機都是最新款的,他們怎會不懂高科技呢!



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

張忠謀談「終身學習」[轉載]

大學生該學什麼?張忠謀:「有系統」的學習是關鍵
作者:採訪整理/李雪莉.謝明玲 發表日期:2008/11/19


智慧不是上學讀書的產品,而是終身努力追求的成果∼愛因斯坦

每次聽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演講或談話,他總有新的學習。

他每天有足夠的閱讀時間,從外文期刊、外文雜誌、社論,隨時掌握時代的脈動與發展。

這樣的持續學習,從他年少開始,特別是十八歲赴美求學後,建立的好習慣。他說,自己在哈佛大學、麻省理工學院(MIT)求學的經驗,學到兩樣重要的能力,就是懂得如何學習以及獨立思考。

二十多年前,張忠謀創辦台積電時,就清楚,要做一流企業就必然面對全球競爭,而這競爭到了今日,更是白熱化。

去年,他在交通大學新生入學演講時,不斷強調這一代大學生,畢業後會面臨的世界。「我可以保證,這個世界會跟你父親、二十幾年以前,讀大學之後所面臨的世界完全不同。」

他的演講內容大量被轉載。大學生想知道這位德儀副總裁、工研院院長、台積電創辦人究竟如何成功;而為人父母者也轉載他的演講內容,他們想告訴孩子,成功不是偶然,而是當下的努力。

大學生要打破三個迷思

當競爭較以往快速、競爭也較以往全面時(跨國間人才、企業、國家間的競爭),張忠謀提醒大學生要打破三個迷思,才能清楚掌握未來的潮流。

迷思一,認為頂尖大學畢業就是鐵飯碗的保證。二十五年前,台大、交大畢業可能有很高的成功機率,但現在就不一定了,完全要靠以後的努力。

迷思二,以為「自己的競爭舞台只在台灣」。和我們競爭的對手是全世界的人。

迷思三,以為「不必創新也會成功」。過去,即使你模仿、重複以往的模式,如果效率高,還是能維持相當的成功。但現在必須要創新,才會有不平凡的成功。

七十七歲的張忠謀有著豐厚的人生歷練、收納了全球視野;這一代年輕人如果能站在這位巨人的肩膀上,可以看得更遠。

以下是這次專訪內容:

面對不確定的未來,年輕人真的要把自己的競爭力增強。不只是要加強自己在台灣的競爭力,也要提升在世界的競爭力。

在全球化的趨勢裡,人力的流動性比起資本或貨物的流動來得緩慢,叫一個人到別的國家工作,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,我們也可以說,人力在全球化浪潮中,反而是最為本地化的。

話雖如此,你不能忽略國際的競爭力也同等重要。有一天,你也可能到國外工作,外國人也會到台灣跟你競爭工作!

我去年曾分享過「大學生要培養的十一項能力」,分別是:養成終身健康的生活習慣、培養志願、用功學習、學習時要徹底了解、學會獨立思考、學創新、學中文、學英文、學習世界、學辯論與講演、做誠與信的人。

其中,我認為一個好的人才,最重要的是要具備正確的價值觀。特別是想在各行各業頭角崢嶸、立志成為領導人的年輕人,更要建立良好的價值體系。

所謂價值觀,指的是誠信(Integrity),讓人家願意信任你,這是一個從未因時代變動而改變的永恆價值。

以上種種都是大學生在求學時,要努力具備的基本知識與態度。

台灣大學生缺少領導能力

大學生也應該有此抱負,自許成為未來社會的領導人。

我曾經問過台積電五十歲左右、多半從台成清交畢業的幹部說,「你們在學校時,有沒有已經立志要成為領導人的?」結果他們回答出乎意外,「喔!根本不講這事,大家就讀書而已。」

正因為這樣,過去台灣訓練的人才中,理工人才佔了大約七○%的比例;可是,在銷售、市場、行銷、財務、會計、人事、採購方面的人才不夠。

但現在時代不同了,台灣很需要各行各業的領導人才。

如果大學生有成為領導人的目標,則必須擁有更全面與通才管理(general management)的能力。

而領導人的培養,絕不是大學裡請幾個世界聞名的教授就能達到的,領導人才必須有通才的學習、生活的學習、同儕的學習;請知名教授或購買更多昂貴的儀器設備,遠不如在學校多蓋幾間宿舍、要求大學生住宿有效;你看哈佛、耶魯的住宿制度,給學生好的生活環境,與同儕和學長姐互動,那是很好又不奢華的學習。

除了基本能力與管理能力,我想跟年輕人分享,一個讓我終身受用無窮的能力,就是終身學習。

終身學習聽起來是個比較抽象的能力,但卻讓我一輩子受用。

終身學習不只是 「活到老、學到老」

我認為「終身學習」不同於一般所謂的「活到老、學到老」,因為單純只是「活到老、學到老」太無目標、太無紀律、也太沒有計劃。

什麼是終身學習?很多人把今天看看小說、明天看看文學、後天看看唐詩宋詞,當作終身學習;甚至,有人兩個月不看書,只跟一位有知識的人,聊個半個鐘頭,也當做是終身學習。這也許是學習,卻不是我所認為的終身學習。


終身學習必須是:有目標、有系統、有紀律,而這些是有步驟可循的。

以我為例,今年年初,全球金融危機開始爆發,我就把了解金融危機當作我學習的標的。這是有目標。

有系統指的是,只要是能幫助我了解金融危機的所有的東西,我都拿來看,就包括《華爾街日報》、《國際先鋒論壇報》,還有《經濟學人》、《BusinessWeek》、《Fortune》。儘可能掌握和了解與金融危機相關的知識與影響,了解它為何發生、它如何引爆經濟的不景氣。

至於有紀律,就是每天看。

另外,以美國大選為例,因為我很關心美國大選,並計劃於十一月中旬針對美國大選的意義進行公開演講,因此了解美國大選就成為我另一個學習的目標。除了大量閱讀相關資料外,我每天早上大約七點鐘,會一邊在跑步機上運動,一邊收看CNN的節目「Situation Room」的分析;由於台灣對歐巴馬陣營的接觸不多,我甚至跑到美國與歐巴馬陣營的重要幕僚深談。

此外,「終身學習」依時間的長短還可分為「短期目標」與「長期目標」。

就我個人而言,一生事業都在半導體業中,自十八歲到五十四歲旅居美國的時間中,自己設定的長期終身學習目標,就著重於對美國經濟、政治、還有全球半導體產業動態的了解。

至於「終身學習」的短期目標,可以在一、二年,或再長一點的時間中,得到顯著成效的學習。除了前述金融危機與美國大選兩個例子,我再舉個大學生很關心的如何學好英文為例。

雖說一般人過了二十歲以後要求將英文說得好並不容易,但是若是要在短期內進步到可以輕鬆閱讀英文書報雜誌的程度,透過訂定短期的「終身學習」目標來改善,是很值得大家一試的。

但「終身學習」的目標,不見得一定要如前面幾個例子一樣嚴肅。我們也可以在文學、藝術、音樂當中選定目標充實人生。

培養自己、訓練自己

除此之外,我也想要提醒現在的大學生,專注在學習,注重自我培養。

對台灣的學生來說,進好學校還是困難,但從學校畢業卻很容易;好像上了大學,不見得要用功念書。

我大學時念的兩所學校MIT跟哈佛,同學都很用功,尤其是那個時候,一○%學生拿A(MIT稱做叫O),二五%學生拿B,五○%左右拿C,最後的是D跟E了,E有時會要留級或重修。因為有淘汰制度,大家都很努力。

東方學生太依賴外來的刺激與要求,好像一定要透過外在的系統或規範來訓練自己。

美國是不講這一套,他們比較注重自己培養自己、自己訓練自己(self-development)的能力。這也是為什麼,美國頂尖大學的學生,終身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原因。

如果年輕人能及早建立起有目標、有系統、有紀律的終身學習習慣,在畢業後的日子裡,你依舊會持續的成長。

面對不確定的競爭,我鼓勵學生從十八歲開始就要試著面對世界;不要以為就業才是面對世界,你要及早向外開展,了解世界正在發生什麼、世界如何改變,而這些改變如何影響你與周遭的事物。慢慢從家庭的保護中獨立,才有可能真正習得生活的、學習的獨立。




會計是一門藝術

  所有想要賺錢的公司,都有會計這個東西,小則外包或一人兼差(山寨會計師?)完成,大則一整個會計部門尚且忙個天昏地暗。

  最近友人說,他的頂頭上司問他:「會計是科學還是藝術」?他上司的標準答案是「會計是一門藝術」。因為帳目弄出來,對外人要顯得漂亮,對稽查人員要顯得合理,對員工要顯得有希望,對股東要有交代。嗯,那絕對是藝術的組合,沒有藝術細胞只會Excel,必定眼高手低。(題外話,我觀察到做快計的人,常身穿格子衣服,可見他們生活離不開表格!)

  他的話讓我想起了好多年前,我上班的那家公司的女上司,她千方百計處理了千絲萬縷、千奇百怪、千迴百轉、千夫所指的各種公司帳目,必要時還要「想從前」一番抓破頭皮。經過千辛萬苦之後,她說了一句我認為是會計界的名言:「每條帳目都有一則曲折離奇的故事」。

  是啊!這一條五百塊錢沒有單據,我說給你聽...,那一條五千塊沒有單據是因為當時候...。我簡單的結論是,我們可以用帳簿來寫一間公司的「歷史」。

  為甚麼後來做帳目時都是滿紙荒唐言,一把辛酸淚?因為小公司平時的業務繁重人手有限,所以很多帳目當時快快記,到了要報稅時已經忘記,要不然是公司內部關係複雜,計中有計。這時候,誰還記得先前的誰是誰非?最後只好看圖(單據)說故事。

  創作,當然是一門藝術,藝術就是要平衡(最後要balance),又不要太超過!



 
版權所有 2013 天馬行空 + 妙想天開. Powered by Blogger Blogger Templates create by Deluxe Templates. WP by Masterpl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