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先聲明,如果你還未看過這部電影,先去看了才來讀以下內容,因為這部電影的重點在劇情,不在視覺效果。讀了我的內容你再看戲,或許會失去許多味道了。
不久前,我無意中在一電視節目看見一台灣藝人說,台灣的藝人再怎麼大紅大紫,也沒有歐美明星的氣派,他們在台灣也衹能像普通人一樣,歐美明星就是有私人飛機直昇機,或城堡式的大房子。我想想也是,你在港台的街上碰見藝人應該也不會太驚訝。
歐美明星的富有,來自於全球化;但中港台藝人的作品市場就限制在華人圈子。話雖如此,但在我眼中的許多華人藝人的演技也不比歐美的遜色。我有時很佩服香港人,衹有跟大馬相同的六百萬人口,但是演藝圈優秀的工作者不計其數。再加上他們能以較低的成本,配合他們的腦筋,創造出無限的機會和潜能,那精神絕對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。接下來會談到的這部電影,就是香港導演加上三個影帝后,以低成本所拍出來的。
話說回來,我一向來都不讀電影的影評,原因是看過的戲我有自己的想法,還沒看過的,我不想受他人影嚮先入為主。今天要寫的不是影評,你就把它當成是觀後感吧!
我有時很長一段時間沒看電影,偶爾看起一些重播的或以前覺得不好看的,會突然覺得很不錯,或許是因為眼睛耳朵腦筋太久沒有被光影聲波所衝擊了。上星期看了一套,大呼過癮,雖然不是一部大製作,但我認為那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。
上個星期的某天,像平常一樣放工後到父親家吃了晚餐,習慣性翻翻報紙,開著電視看有甚麼好節目。其實,通常也沒有太多期望,衹想坐坐休息一下然後回自己家去。
無意間按到了這個頻道,時間約七點鐘,畫面出現了黄秋生、李心潔,還有梁家輝,兩個男影帝我都很喜歡。我的想法是,電影也應該播去了一半,因為我的想法是一般的時段六到八點。就這樣看著看著,我到九點才離開,那電影讓我留下不動,乖乖看完才走。算一算,原來我從頭看到尾,衹漏了前面約五分鐘吧。
我從來不知有這部電影的存在,但導演卻拍出了故事的吸引力,讓我雖不知其名仍被吸引看完。結束後,我翻查了報紙的娛樂版才知道戲名。
故事很簡單,但拍得很特別,從一個死亡的案件說起,但死者的身份是報社記者,也那麼剛巧臨死前的在跟蹤另一個死亡案件。這兩宗死亡都被警方列為自殺案處理,徧徧就遇上了前警員黄秋生對死亡記者的女友李心潔說了一句話,「他不像是自殺那麼簡單」,就這句話讓劇情變得不簡單。
事情其實真的很自然,就像發生了任何事情,衹要有人在現場,明明無辜的都會被扯上關係,我們周遭的事不也是這樣子嗎?明明記者是自殺的,徧徧臨死之前打電話給梁家輝。明明女模特兒是自殺的,徧徧臨死之前有個富商兒子在旁,如果你說他們之間毫無關係實在太令人懷疑,更何況在電影裡。
也就這樣,在觀看過程中,我不知不覺的就從頭開始懷疑,懷疑了梁家輝又懷疑林家楝,再懷疑富商、富商兒子,一直懷疑到最後。
就在我們對劇中所有人都産生懷疑的時候,李心潔說了他的想法,陳冠希坐在中間聽著,過後黄秋生也說了他的看法,陳冠希就代我們發問了,「你說的跟她說的有甚麼不同?」。是的,一般人聽不出他們說的話有甚麼不同。黄秋生就說了,李心潔講的是事情的結論,而他講的是對事情的推斷和可能性。這完全付合李心潔是記者,他本身之前是警員的思考和行為導向。
當我們漸漸的把它當成偵探片來看時,就在李心潔想要向她的報社老總梁家輝要錢買證據錄像帶時,梁家輝就提醒李心潔也同時提醒觀眾,「我們是報社記者,是去向他們買資料,我們不是查案的偵探,對方不想要錢就算了」。雖說李心潔還是擔心資料被別的報社買去,但他其實更關心的是記者男友的死亡真相。
這電影也很能夠反應時代現像,首先是做時尚潮流記者的李心潔為了追趕潮流,雖有一正當職業但卻欠了一身卡債,是典型的卡奴吧!第二,死亡的記者把他的工作資料存在了他的USB Drive裡。第三,當李心潔和陳冠希要去買證據錄像帶時,對方要陳冠希把他的手機丢進某個垃圾桶,他說:「喂,我的手機新買的啊!」。
還有一個問題是,為甚麼向李心潔催債的黄秋生反而會去幫助她?大家也不知所以然,但陳冠希在天台時又代我們發問了,由他來發問是因為他喜歡李心潔,所以他心生嫉妒的問黄秋生:「你是不是鍾意她?」,黄秋生也不理他就走了。
故事裡除了讓你看到兩種不同職業的人對一個事件的看法,也讓我們看見了警察的絕對服從,當高層要下屬遵守指示,既使是犯法的事,他們照做不誤,最後把真相隱瞞了。記者那一邊就不同了,當梁家輝以社長身份叫手下別再查下去了,幾個下屬還是不當一回事,反而對案件愈來愈感興趣,真相對記者來說太重要了,這裡看出了他們勇於追求真相,挑戰上司。
當有人把梁家輝與富商吃晚飯握手的照片拿出來時,再加上富商收購了該報社後,使到更多的“巧合”出現時,也使他更被人疑上加疑了。但最後梁家輝還是發揮出了記者的本色,為真相不惜挑戰上司,挑戰上司就是跟自己的錢包過不去,有多少人可以做到?
案情真的很簡單,不像黄秋生中間問的「為甚麼我們會那麼輕易拿到證據?」的問題那麼複雜。但最後梁家輝說了一句話:「我們現在的新聞,衹是目前我們所知道真相裡的一部份」。沒錯,衹是真相的一部份。還有那一槍是誰開的?那火是誰放的?還沒讓你知道,這正好讓我們(觀眾)發揮懷疑的本性。
那兩宗死亡事故,就真的像警察說的那麼簡單,離我們現實很接近,也描述得很真實。有許多時候,我們的確是對事情做出了太多的懷疑和猜測,或許那就是人的天性。
最後最後,那警長一個人承擔了隱瞞真相的責任後,也知道他受到高層的指示,大家又再猜想了?高層是誰?有多高?他也說了一句:「現在這樣不就很好嗎?」,他代「更高層」承擔責任,給報社記者答案,大家要的他都給了,這樣不是很好嗎?
故事從頭到尾都沒提起A1頭條的事,整個過程都在追蹤著那兩宗死亡的事故,到了最後連社長梁家輝都膽敢挑戰新老闆時,才提出了A1頭條。看完電影後翻了報紙,我才知它叫「A1頭條」。
幾天後,問了幾個朋友,身邊的朋友不止沒看過,連戲名也沒聽過。
0 則留言:
張貼留言
各位鄉親,
因為您的電腦不穩定、網絡也不大穩定、伺服器不懂穩不穩定,所以建議您寫了長篇大論之後,先copy & paste在您的Notepad中,才按下「張貼意見」。因本站珍惜您的意見才有此忠告。皆因事有前例,友人長篇大論欲「泼」之時,電腦死機(俗稱「腦死」),他「幹」個不休。來電訴苦,我只聽到粗話,沒聽到留言內容。老夫子說:「真耐人尋味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