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裡張貼兩幅國旗和兩幅黨旗,大家各自欣賞吧!




一個人如果遵交通規則,不隨地丢垃圾,奉公守法,那就很愛國了。再看看一些以為在車上插了國旗就耀武揚威,横行霸道横衝直撞,隨地泊車阻礙交通的人士,到底誰愛國?
上星期去了新加坡一趟,想起李敖上次說新加坡人種不好。然後好多人都回應,逼得李敖再做一番解釋。



鳯凰衛視中文臺的幾個女主持人,我都很喜歡,像陳魯豫,陳曉楠和許戈輝。我覺得許戈輝很漂亮,每次在電視上看到,就覺得她是「長大了的宜靜」。

昨天在電視看到一幕溜冰的畫面,讓我想起朋友的一則笑話。
大家開始聲援阿嬌,但這是大眾的口味,也就因為大家想看,才有這事發生。如果沒人想看,哪一間雜誌社會去冒大風險呢?只是這次不幸的剛好是阿嬌,若是大眾還有興趣想看,願意買雜誌,將來還是會有其他人中招,雜誌還是照出,主角換人而已。
就叫它做“巨星金鐘罩”吧!因為産品的對像是有名有錢的全世界超級巨星,所以可以賣個好價錢。
我說《屈原列傳》裡的那個漁父是個高人,後來發現大陸四處有高人。
所以在大陸行走,不要小看路人甲乙丙丁,他們很可能都是高人。像上面這個賣油翁,世外高人也。
集郵有個好處,可以從郵票的圖案認識一些人和故事,也可以知道一些國家的歷史。我也有一些中國的郵票讓我認識了中國的神話故事,像蒼頡造字(我現在用倉頡輸入法)、女媧補天、精衛填海、盤古開天、神農氏嚐百草等等。
售賣和推銷那些保健品的常常會想知道,吃了後會怎樣,他們的産品效果如何?可是病重的母親沒吃,因為她吃太多不同的藥物了。來問我看吃了後有沒有龍馬精神,身強體健,但說實在的,我吃了那麼多,甚麼也沒發生,或許是健康還算不錯,所以食品對我來說都沒有特別的效用。
金庸這個名字,可謂家喻戶曉,大家從他的武俠小說開始認識他。現在,除了小說,還有金庸的漫畫、動畫、電視、電影、電玩。
它的精采從一開頭的崑崙三聖闖少林,王盤山上謝遜奪寶刀,張三豐百歳大壽,蝶谷張無忌求醫,携楊不悔西域尋父,落入山谷底機緣練成九陽神功,六大派圍攻光明頂。從六大門派圍剿光明頂開始,小說就放不下了,一路追到第四集完,才能喘息。
當年在桃園結義,排老二所以大家也叫他關二哥,追隨老大劉備許多年,被封五虎將之首。《三國演義》裡,張飛說二哥在百萬軍中取將領首級,如探囊取物。
是的,因為情婦來買的床單都是貴貨,家庭主婦來買的卻是便宜貨或賤貨。所以你知道男人會去哪裡睡了吧!
這讓我想到周星馳電影「家有喜事」裡,黄百鳴和吳君如所扮演的夫婦角色,吳君如還買了十塊錢三件的衣服給黄百鳴,去高級西餐廰她竟然點炒飯。
前幾天在一間店裡看見擺賣中秋月餅,但今年農曆雙七月鬼節,中秋也遲一個月到來。我不太愛吃月餅,但嘗過台灣星巴克的月餅,雖不怎樣,但大家是否注意到,月餅也是有名牌的。現在的月餅不是叫你去幫助朱元章推翻蒙古人,而是秀出你的身份像徵。
既然可以燒錢,那燒金條也可以啦!如果金條可以,名車奔馳(Benz)也可以了,可是為甚麼燒了奔馳還要燒轎子呢?連抬轎子的,還有奔馳的司機也被燒下去。如我們都希望有人可以待候,那麼誰會願意待候他人呢?那麼請告訴我,那幾個被連同燒去的抬轎子的和當司機的是誰?是誰那麼倒霉被燒下地府去。
最近,新舊兩任首相過招,前首相馬哈廸還說要報料,說出某部長涉嫌貪污。從新舊首相的針鋒相對,我看見了馬屁精的動向。

不久前,世界盃足球賽結束後,除了台灣的阿扁說要把小孩送去巴西訓練,目標是廿年後打入世界盃。在我國,也有人要花個天文數字在英國建個訓練中心,這個天文數字當然是你我繳的稅,絕不會是提議者的錢。隨口說說這樣的想法就可以把排名在一百多(全球也大概就百出兩百個國家)的馬來西亞帶入世界盃。
我實在很興趣他想要硬闖進去幹甚麼?是去打賴斯一拳、踢她一腳、駡她粗口或是掃她一巴掌。如果我是警衛主任,我會叫大家閃開,然後把他帶進去見賴斯,看看駙馬爺會做些甚麼。
前陣子馬來西亞的交通部為了眾多的摩多騎士著想,送出了一百萬個頭盔。我們當然不能完全否定這個做法,但是真的會有一百萬個人收到嗎?
我也曾這樣子做,有救護車開道,不必跟別人一樣困在車龍裡。但現在我不做這件事了,原因大家應該也很明白。
另一問題是,為甚麼漁父沒有阻止他自殺呢?因為屈原對他說:「... 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,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!」,知道救他也沒用了。但若是凡人,必會阻止屈原投江,管他講了甚麼話,不是嗎?這裡推斷漁父非凡人。
再說,漁父看起來是個高人?但為甚麼叫屈原去隨其流而揚波,自己卻在江邊捉魚?難道是令狐沖歸隱山林,以捕漁為業?
事先聲明,如果你還未看過這部電影,先去看了才來讀以下內容,因為這部電影的重點在劇情,不在視覺效果。讀了我的內容你再看戲,或許會失去許多味道了。
無意間按到了這個頻道,時間約七點鐘,畫面出現了黄秋生、李心潔,還有梁家輝,兩個男影帝我都很喜歡。我的想法是,電影也應該播去了一半,因為我的想法是一般的時段六到八點。就這樣看著看著,我到九點才離開,那電影讓我留下不動,乖乖看完才走。算一算,原來我從頭看到尾,衹漏了前面約五分鐘吧。
就在我們對劇中所有人都産生懷疑的時候,李心潔說了他的想法,陳冠希坐在中間聽著,過後黄秋生也說了他的看法,陳冠希就代我們發問了,「你說的跟她說的有甚麼不同?」。是的,一般人聽不出他們說的話有甚麼不同。黄秋生就說了,李心潔講的是事情的結論,而他講的是對事情的推斷和可能性。這完全付合李心潔是記者,他本身之前是警員的思考和行為導向。
故事裡除了讓你看到兩種不同職業的人對一個事件的看法,也讓我們看見了警察的絕對服從,當高層要下屬遵守指示,既使是犯法的事,他們照做不誤,最後把真相隱瞞了。記者那一邊就不同了,當梁家輝以社長身份叫手下別再查下去了,幾個下屬還是不當一回事,反而對案件愈來愈感興趣,真相對記者來說太重要了,這裡看出了他們勇於追求真相,挑戰上司。
故事從頭到尾都沒提起A1頭條的事,整個過程都在追蹤著那兩宗死亡的事故,到了最後連社長梁家輝都膽敢挑戰新老闆時,才提出了A1頭條。看完電影後翻了報紙,我才知它叫「A1頭條」。